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石油的需求迅猛增长。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由石油输出国转变为石油输入国。2003年开始,我国一跃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1年石油的净进口量为2.51亿吨,按照1吨约等于7桶估算,就是平均481万桶/日,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达55.9%。一份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显示:截止至2030年,即使是做最低的预测,中国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在6.44亿吨。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到2030年达到65%。美国通过两次伊拉克战争巩固了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一旦对中国能源实行战略遏制将会影响中国从该地区的石油进口。因此,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已严重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的本土能源安全已迫在眉睫。
如果石油短缺了用什么?石油属于物质能源,能量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存在的,与电力相比,能量的存储、运输都非常方便,不完全依赖固定的输送网络,可以方便地被飞机、船舶、车辆携带。石油的能量密度也非常高,对于体积有限、载重量有限的运输器具来讲,这个特点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其他的能源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石油目前提供了人类运输使用能源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最近几年,即使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萧条也没有让高昂的油价下降多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廉价易开采的石油已经无法满足人类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被开采。这些非常规石油资源开采使用的技术复杂、能耗高、投资大,这些都增加了石油开采的成本,也推高了石油的价格。从这个角度考虑,人们也需要寻找可以抑制石油价格上涨的替代燃料产品。高昂的石油价格也使得一些原本被认为在经济上不划算的替代路线有了经济上推广的可能。石油将越来越短缺的趋势和高企的价格与石油替代品产业崛起之间的关系正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然而与电力的能源来源的多样性相比,石油替代的选择有限。替代石油,需要寻找总量巨大、易于存储和运输、能量密度高的资源,而同时符合这几点的资源和技术途径很少。一个重要候选,在技术上也相对成熟的是煤化工。全球煤炭的储量要比石油多出7倍,煤炭转化为燃料油以后,可以拥有石油燃料的全部优点。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新型煤化工主要是生产石油替代产品,我国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基石油替代产品,对于增强石油安全保障能力十分必要。
近日,据有关方面消息,国家能源局负责编制的两个决定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文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出台,这两份规范文件将对未来煤炭深加工行业做出明确的政策说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煤炭深加工的态度是“有序发展”,此次政策的发布将会进一步明确国家对于新型煤化工的政策态度,对于压抑了多年的煤化工企业和产煤大省来说,这是一个重启投资的好机会。我国的产煤大省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煤炭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更愿意将煤炭在当地转化成为较高附加值产品再外运。因此,这些地方对于该类项目的投资非常踊跃。截至目前,各地上报的“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一共104个,按照各地上报的技术方案,如果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投资要超过2万亿元。这其中15个大型重点项目已在上述规划中被拟定为示范项目,这意味着纳入该规划的15个项目将获得发改委批准。目前发改委、能源局正在对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项目范围涵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等,审批金额可能达到5500亿至7000亿元。由此可见,2012下半年开始,我国有望进入新型煤化工的投资高峰期。新型煤化工产业今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已进入攻坚期,投资、外贸、内需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外贸形势不佳,扩内需需要时间尚无法立竿见影的状况下,国家重启大型投资项目以拉动经济的举措仍不失为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上述所提15个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5500亿-7000亿元,据分析约50%将投向设备、40%用于建造、10%归工程设计。可以看出,煤化工机械设备将分得最大的蛋糕,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将保持在三成以上。因此,目前市场上涉及该领域的相关个股值得我们重点逢低关注。煤化工机械设备由于在煤化工产业链中承担了“卖水人”的角色,受益确定程度高。